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廉政宣教(2024年第8期)

时间:2024-09-05

2024年第8期

(总第74期)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纪委办公室、监察专员办公室编   2024年8月21日

一、要闻要论:

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深度关注:

管住嘴关键是管住心

三、学纪守纪:

严明党的群众纪律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四、勤廉风范:

高铭暄 做新时代行为世范的大先生

五、清风文苑: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六、警钟长鸣:

贪乱心志 作茧自缚坠囚途


一、要闻要论

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最重要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是把中国式现代化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的行动纲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凝心聚力、共同奋斗指明了前进方向。必须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和把握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各项改革任务推进落实工作,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自信

党中央部署召开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决定》开篇就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这是党中央总结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成就作出的重要判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总体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实现到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是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国根本制度日益筑牢,基本制度不断完善,重要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例如,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健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体制机制。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完善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

二是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三是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开展两轮大规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不断健全。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人民军队实现了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四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深化收入分配、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助力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五是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不断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大的历史方位下推进的,面临新的使命任务。《决定》中用三个面对六个必然要求作了集中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决定》作说明时,又用四个迫切需要作了高度概括。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角度,深刻领会党中央决定召开这次全会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同时,也要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牢固树立改革可期、改革必成的战略自信,始终保持强大底气和定力,坚定不移朝着既定方向和道路勇往直前,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展现万千气象、开辟广阔前景。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回顾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历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统阐述,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指导新实践、引领新变革中展现出非凡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策谋划部署的过程,就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过程。《决定》中作出的重大论断、提出的总体目标、确定的重要原则、部署的改革举措,都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为根本遵循的,都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具体运用。必须把学习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决定》部署的首要任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突出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坚持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既通过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来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又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三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是突出问题导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

五是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一体推进坚持和巩固制度、完善和发展制度、遵守和执行制度,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

六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难题、巩固改革成果,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七是以系统观念和科学方法深化改革,注重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八是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从改革方案设计到改革组织实施都要奔着有利于抓落实、有利于解决问题去,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精准发力、精准落地,防止和克服重文件制定、轻文件落实等不良倾向。

九是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发挥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引领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改革锐气,增强改革韧性,提高改革本领,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全面的、系统的,既有对改革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科学总结,也有指导各领域改革实践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包括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制度、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上提出许多重要论断,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改革发展实践,而且成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些都具体体现到《决定》部署的各项改革举措中了。我们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学思想、悟原理同抓改革、促落实紧密结合起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正纠偏,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全面准确把握《决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起全局性、引领性作用的文件,必须更加突出重点,把重心放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改革举措上。《决定》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围绕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解决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提出一大批战略性、全局性的改革举措,既有鲜明的改革特色,也有足够的改革成色。领会贯彻好《决定》部署的重大举措,要注重突出五个方面。

一是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决定》在结构布局上,安排6个部分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分量最重,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基本涵盖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大问题。落实《决定》部署,要牢牢抓住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抓好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重点改革任务。要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同解决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

二是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总的要求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相关工作作出系统部署。这次全会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就是要发挥各方面制度优势,加快推动全面创新。落实有关改革部署,要把准目标导向,抓住关键重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面,重点是抓好高校这个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通过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体制改革方面,重点是通过改革加强国家科技资源统筹配置,完善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重点是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要强化三方面改革协同联动,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三是注重全面改革。《决定》协调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使各方面体制机制协同配套,形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抓好《决定》部署贯彻落实,要增强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下力气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不断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有针对性解决近年来人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强烈的问题,包括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人口发展、网络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等,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决定》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在总目标和原则部分,专门强调安全领域改革。在改革举措部分,除第十三部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和第十四部分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专门部署外,《决定》其他各部分都注重体现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的要求。推进《决定》部署贯彻落实,要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抓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点改革举措,又要注重国家安全领域改革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改革的协同性,注重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五是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涉及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统筹谋划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正确判断形势,科学谋篇布局,奋力攻坚克难,广泛凝心聚力,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决定》在第十五部分对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作出部署,目的就是营造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环境,为推进各领域改革提供重要保证。落实全会精神和《决定》部署,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着力推动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等,切实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全党在改革上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切实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重视设计谋划,更要抓好贯彻落实。对《决定》部署的改革任务,必须保持改革锐气,增强改革韧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好落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落实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首次在中央层面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自上而下建立党领导改革工作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改革提供了最坚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抓好《决定》部署贯彻落实,必须坚决抓好党中央有关改革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推动改革协调机构、改革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地方各级党委严格履行责任,抓好涉及本领域本部门本地区重大改革举措的组织实施,加强和改进向党中央请示报告重大改革实施进展工作,确保重大改革始终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有力推进。

二是坚持整体推进。坚持总体谋划、系统部署、整体推进,是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这次《决定》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任务重、力度大、关联度高、协同性强,贯彻落实中不能单打独斗、单兵突进,也不能打乱仗、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在党中央领导下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推进各项落实工作,包括抓紧梳理《决定》部署的重要举措,制定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压实改革任务分工责任,合理安排改革主次关系、先后顺序、推进节奏、出台时机等。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党中央要求,结合实际抓好改革任务实化细化、落实落地,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服从大局、主动配合,增强改革取向一致性。

三是鼓励基层探索。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重,越离不开基层探索实践。这次《决定》作出的改革部署主要是战略性、前瞻性、方向性的,需要不折不扣把党中央确定的原则、明确的举措、提出的要求贯彻落实好,同时也需要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在明确改革原则、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地方基层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结合实际开展创新,推动成功经验及时复制推广、巩固提升。

四是确保改革实效。改革抓落实,最终是要解决问题、见到实效。过去10多年来,改革抓落实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好的机制和做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不断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落实机制,不断增强改革主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盯目标、锲而不舍地推动改革任务落实生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一些利益关系复杂、协调难度大的改革,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大督察问效力度,用好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手段,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来源:求是网)

二、深度关注

管住嘴关键是管住心

“因为长期与李某某吃吃喝喝、交往在同一个‘圈子’里,感觉李某某可以放心交往,便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托,收下了这笔贿款……”近日,有媒体披露了四川省荣县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县长郝功德严重违纪违法案的相关细节。郝功德多次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并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廉洁防线在觥筹交错中逐渐失守,继而由风及腐、风腐一体,最终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违规吃喝是大部分违纪违法行为的“导火索”,是腐败问题的“催化剂”。从查处的案件看,违规吃喝表面看是满足口腹之欲,其实很多时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往往伴随利益勾兑、权钱交易、请托办事、说情打招呼等问题。现实中,有的以酒局为媒介,搞利益输送;有的以酒桌为平台,请托办事进行利益勾兑;还有的以联络感情为幌子,搞小圈子、小团伙……可见,违规吃喝绝非只是满足口腹之欲,其实暗含“醉翁之意”;酒、饭只是媒介,“局”才是重点,背后是谋事、谋利、谋权。从一个个案例中也不难看出,一杯酒、一顿饭,看似无关大节,实则是违规违纪行为的“催化剂”,贪婪之心、攀比之心等各种私心杂念正是在吃吃喝喝中潜滋暗长,思想防线、纪法底线也在推杯换盏之间逐渐被打开缺口。

表面上看是管不住嘴,实则是管不住心。揆诸现实,存在违规吃喝问题的党员干部中,不少在思想上存在问题,受到“小节论”“影响发展论”“行业特殊论”等错误思想的不良影响。比如,重庆市铜梁区政协原主席何建伟以支持帮助民营经济为借口,与商人老板勾肩搭背、吃吃喝喝,最终酒桌饭局也逐渐演变为其与商人老板进行权钱交易的“名利场”;云南省广南县委原常委、常务副县长高燕文,自认为“小节无害”,在一次次的推杯换盏、小恩小惠和赞扬吹捧中,逐渐迷失自我;等等。尽管殷鉴不远,但有的党员干部依然心存侥幸,或以“小事”看待,认为只要不收钱,吃点喝点不是什么大问题;或以“有助于开展工作”为借口,认为同商人老板或下级单位等吃喝可以加强沟通、拉近感情,也体现“重商、亲商”;或以“隐蔽”自我慰藉,公开不吃暗地吃、不吃公款吃老板、不吃本级吃下级,认为披上“隐身衣”就没事……结果吃丢了原则,喝没了底线,吃出事情后才追悔莫及。

一些党员干部挖空心思“吃公函”、隐形变异“吃食堂”、肆无忌惮“吃老板”,最终底线失守、自毁前程。究其原因,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作祟,是党性不强、心中无纪,缺乏对纪律规矩的敬畏之心所致。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违规吃喝问题的危害,加强党纪学习,脑子里要有个“紧箍咒”,时常念一念,接受邀请时,自觉拿起纪律这把尺子量一量,看是否合乎纪律规矩要求,真正管住自己的嘴和心,自觉远离各种奢靡享乐、权力寻租、拉帮结派的酒局、饭局,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三、学纪守纪

严明党的群众纪律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群众纪律修订的重点内容

群众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处理党群关系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其本质要求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强调“对一切侵犯群众合法权利的行为,对一切在侵犯群众权益问题上漠然置之、不闻不问的现象,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坚决追责”。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九章“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立足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善群众纪律有关规定,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一是强化保障群众利益,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字,农村工作干部要真正深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情关爱群众,真诚服务群众。《条例》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在乡村振兴领域有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这次修订,将原来的“扶贫领域”调整表述为“乡村振兴领域”,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切身利益,对乡村振兴领域存在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必须从严惩治。党员、干部要做到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在服务“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特别是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在乡村振兴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二是聚焦社会救助,维护民生公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条例》第一百二十四条充实在社会救助中优亲厚友、明显有失公平行为的处分规定,着力促进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落到实处。社会救助是一项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促公平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全面脱贫后,我们党着眼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兜底保障,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党员、干部在救济、补助工作中办事不公、优亲厚友、厚此薄彼,将救济、补助款物作为“顺水人情”、“关系保障”,不但影响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还会使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失去公信力,甚至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把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群众中去,切实兜住民生底线,保障人民群众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惩治慢作为、假作为,切实提升为民服务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指出“有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甚至是假作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将“慢作为、假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规定为需要问责的具体情形。此次修订《条例》,在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五项对“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作出处分规定的基础上,充实完善了针对“慢作为、假作为”等行为的处分规定。实践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部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不强,遇到困难推拖绕、解决问题“假大空”等现象,都是慢作为、假作为的典型表现,折射出宗旨意识淡薄的深层“病理”。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用心用情做好涉及群众的各项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四、勤廉风范

高铭暄 做新时代行为世范的大先生

教育,民族之命脉。先生,教育之魂魄。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曾提出并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如何成为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好老师和大先生?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高铭暄作出了榜样,给出了答案。

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名誉副主席暨中国分会名誉主席,唯一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学者,第一部统编刑法学教科书的主编者……在高铭暄身上,有着诸多荣誉和头衔。但在他看来,自己一直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中,只是做了一名法学学者和人民教师分内的事,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的培养、教育、关爱和激励,得益于时代和机遇的助推。如今,高铭暄已经96岁高龄,依然砥志研思、笔耕不辍。他精神矍铄、不失幽默地说:我是个90后,受党多年教育,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还要和法学界同仁一道,努力推动法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为我国法学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争取老有所为。

我将刑法学视为至爱,须臾也不分离

——矢志不渝致力于新中国的法治建设

谈及高铭暄的学术人生,不得不提的便是他亲历并见证了中国刑法立法的孕育诞生与发展完善的整个过程。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5部组织法。10月,全国人大决定启动刑法起草工作。9月宪法刚通过,10月就开始准备起草刑法,可见一个国家,刑法是摆在重要地位的。高铭暄回忆道,当时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教研室教师的自己很快接到通知,要求暂时搁置学校工作,去参加刑法立法工作。那一年,高铭暄26岁。

然而,刑法起草小组面临诸多困难。起草小组成员中虽然不少人曾从事过司法工作,但刑法专业科班出身的只有高铭暄一人。为了尽快解决小组成员普遍缺乏刑法基础知识的问题,负责刑法起草小组工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主任武新宇让高铭暄给大家上课,讲一些刑法学的基础理论,效果很好。1955年,刑法起草小组如期初步拟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第一稿;19576月,法律室拿出了草案的第22稿;1963年,前后修改33稿的刑法典草案被置之高阁……直到1978年,新中国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开启。在这一轮的修订工作中,先后产生了5稿草案。前面的33稿,再加这5稿,等于前后几十年有38稿,才制定了这部刑法典。高铭暄感慨道。

19797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全体与会代表一致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结束了新中国没有刑法典的历史。当时,坐在人民大会堂会场三楼的高铭暄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他想铭记这个不平凡的历史时刻,那是197971日下午405。高铭暄说,自此这个泱泱大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刑事法典,它不仅使我们国家刑法规范第一次得以体系化,对司法工作来讲做到有法可依了,所有的刑事司法文书一律要引用法律条文,也给我们教学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法律依据,从此我们的教材就可以出来了,教育培养学生更好地领会这部法律的精神和它的内涵。

为了使刑法典的精神和条文内容更好地被大家理解,1981年,作为唯一全程参与我国刑法典创制的学者,高铭暄编著了近20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一书,他在该书中详细记述了立法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意见,客观阐释了1979年刑法典各条文的立法原意,对理论界和实务界准确理解与正确适用刑法提供了重要帮助。这本书被浙江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李浩培赞誉为中国刑法学界的一部重要著作,任何人欲谙熟中国刑法,是必须阅读的2012年,高铭暄出版85万余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对新中国刑法立法进程、背景、法条要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释。2019年,高铭暄担任主编出版《当代刑法前沿问题研究》,对实务中虚假诉讼罪以及考试舞弊犯罪进行研究,也不乏网络犯罪以及人工智能问题。2023年,高铭暄发表《平台经济犯罪的刑法解释研究》等文章……从风华正茂到银发苍苍,高铭暄数十年刑法学研究的孜孜实践,生动诠释了这位法学家将刑法学视为至爱,须臾也不分离的真正内涵。

搞法律的人一定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立足实际审视推进新形势下反腐败刑事立法

我下定决心,终身坚持革命斗争,在任何环境下不动摇、不退缩,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党,贡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给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事业。这是高铭暄在入党志愿书里写下的誓言。如今,有着71年党龄的高铭暄在回顾自身经历时,饱含深情地说:共产党对我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我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听党的话,跟党走。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鼓舞和激励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70多年来,无论参与刑法立法工作,还是从事刑法学研究,高铭暄始终强调党的政策的指导意义。高铭暄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前进,党对法律制度及其实施的领导通过制定政策的方式来实现。搞法律的人,一定要树立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要接地气!理论联系实际,是高铭暄历来倡导的刑法学研究方法,他主张中国的刑法学必须服务于中国的刑事法治现实和实践,必须立足于解决中国刑事法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说,高铭暄的刑法学思想体现了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法学研究、构建中国自主的刑法学知识体系的具体实践中,高铭暄始终关注我国反腐败犯罪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工作。早在2006年,高铭暄就注意到我国反腐败刑事法制,是以1997年修订通过的刑法为主体,加之其他一些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构建而成的,其中一些方面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打击腐败犯罪的需要。对此,在刑事立法方面,他前瞻性地提出要加强预防性立法,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修改腐败犯罪的构成要件,严密刑事法网;改进死刑立法,促进腐败犯罪中的引渡合作。在刑事司法方面,他提出要建立专职的反腐败犯罪机构,完善反腐败刑事司法中的证人制度,健全涉外资产追回机制。这是我国于20031210日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2005102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该公约、20062月在我国正式生效后,高铭暄从刑法领域给出的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我国反腐败工作持续深入开展,高铭暄在反腐败刑事治理方面也一直有着诸多思考和研究。2017年,高铭暄发表《浅谈〈刑法修正案九〉的创新之点》一文,提出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完善贪污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第一次将原来偏重具体数额的规定,修正为数额与情节并重,将数额抽象化为较大”“巨大”“特别巨大,将情节也抽象化为较重”“严重”“特别严重,交由两高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具体化的司法解释,真正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结合。2022年,高铭暄出席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反腐败追逃追赃国际论坛,此次论坛围绕缺席审判与追逃追赃措施、打击涉腐跨境洗钱等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充分研讨。2023年,第二十一届中韩刑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玉环市高铭暄学术馆举行,与会人员围绕中韩两国推动单位犯罪治理与国内企业合规健康发展的共性理念和商业贿赂犯罪等现实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此外,高铭暄还是一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刑法学学者。他积极推动刑法学的国际交流,注重引领中国刑法学界走向国际舞台,他的学术著述被译为英、法、德、俄、日、韩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20154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第十三届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大会上,国际社会防卫学会授予高铭暄切萨雷·贝卡里亚奖。这一奖项素有刑法学诺贝尔奖之称,高铭暄是亚洲获得该项大奖的第一人。高铭暄说,新征程上,要继续推进刑法学的国际合作交流,与国际刑法界的同行们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为中国刑法界争光。要热心、尽心、耐心,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既要学习他国的长处,又要敢于宣传自己,不卑不亢,达到双赢。

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

——心无旁骛做一名新时代的大先生

教育乃我之事业,科学乃我之生命是高铭暄一生的座右铭。提及教育家精神,高铭暄说:我之为我,并非仅仅属于我个人。只有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我之中,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祖国和人民血脉相连。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我愿与广大教师一道,认真践行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不负时代,不辱使命。数十年来,高铭暄始终以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名言为行为准则,潜心治学、虔诚问道,严谨求实、敢为人先,把培养和指导学生,当成自己一生中最大的乐趣和成就。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教研室集体撰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讲义》,其中一章由高铭暄执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自行编写的第一部刑法学教材。1982年,由高铭暄担任主编的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刑法学》正式出版。此后,高铭暄主持编写了《中国刑法学》《新中国刑法科学简史》《刑法学原理》《当代刑法前沿问题研究》等多部刑法学教材和理论著作。高铭暄认为,编好刑法学教材,除了贯彻三基三性的写作要求外,还必须处理好刑法学体系与刑法典体系、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全面论述与重点突出以及编写教材与便利教师使用教材的关系。

在刑法教学领域,高铭暄创造性地提出综述研究方法。这一方法强调在教学中指定某些问题让学生在全面收集中外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分析研究,并作出文献综述、提出自己的见解,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视野,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自己的学术方向。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曾说:我对刑法学的兴趣和方法,都是在高铭暄教授的教导下产生和培养的”“高铭暄教授的刑法总论打破了我此前形成的刑法无理论的偏见,尤其是对犯罪构成理论的介绍,对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刑法总论讲授中,高铭暄教授布置我们每人做一篇综述,正是通过综述的方法,使我进入刑法学研究的大门,成为刑法学术活动的起点。如今,这种方法已得到推广并应用于刑法学乃至整个法学界的研究生教育,对法学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学者严,为师者亲。高铭暄说:政治上强,业务上精,方法要对,作风要正,文风要好,这是我对学生们的期望”“进入我的门下,就绝不允许以混文凭的态度来虚度光阴。他努力备好每一次课、讲好每一堂课;他不仅对待自己的学生严谨认真,指导论文时字斟句酌,标点符号、错字、漏字、用词不当等都会给修改出来,还对亲自参与的论文答辩会议尽职尽责,总能提出很好的建议;他年近期颐仍坚守教学和科研一线,不断学习、研究新问题,经常看资料、写文章到凌晨……在高铭暄心中,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对于教师而言,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首先做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处处自觉成为学生的榜样,做到润物细无声

作为新中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40年来,高铭暄对招收的每一名学生都悉心指导,目前共培养博士生67人,其中很多都已经成为中国刑法学界的领军人物。他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注重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和兴趣。刑法学界曾围绕犯罪构成理论展开激烈的争论,高铭暄与学生之间也产生了不同观点。对此,高铭暄说:有不同意见是好事,真理越辩越明。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师生互助,教学相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志远认为,如果没有以高铭暄老师为首的老一代刑法前辈们的扶持和带动,中国刑法学界的人才梯队不会像今天这么繁荣。

鹤发银丝映教坛,丹心热血沃法治。70多年来,高铭暄秉持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的精神,心无旁骛,坚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为我国法学教育和刑法理论研究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是值得尊敬的好老师,是当之无愧的大先生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五、清风文苑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出自《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大意是说,木材经墨线比量后加工便可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被磨刀石磨过就会锋利。这句话以木、金为喻,说明人立身处世要遵守规矩、经受磨砺,方能成才。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评判一个人言行是否端正,离不开一定的准则或法度。《孟子·离娄上》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指出即使是离娄那样过人的视力、鲁班那样高超的技艺,如果不用规和矩,也不能准确地画出圆形和方形,所以“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有了规矩法度,人们才能形成恰当的自我认知,最终合理地引导自己的行为。只有对规矩法度心存敬畏,做到严于律己、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才能踏实自在地生活,享受内心的充盈与自得。

规矩制定了就要执行。“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也。”对一个国家来说,无明法不足以正纪纲,无纪纲就不能护公正、张道义。能否做到令出如山、执法严明,既关乎法令制度的权威,也关乎国家与社会的治理,关乎民心所向。北宋名臣包拯曾在《上殿札子》中写道:“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法令是固国之本,只要法令畅通,纪律和风气自然就正,那么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也没有不能教化的民众。怎样才算是“法令既行”了呢?包拯强调了两点:一是“赏者必当其功,不可以恩进;罚者必当其罪,不可以幸免”;二是“邪佞者虽近必黜,忠直者虽远必收”。包拯本人就是这一理念的坚定践行者: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他曾多次弹劾与宰相陈执中等人关系密切、数任转运使的酷吏王逵;任庐州知州时,又惩戒了借自己官威横行乡里的族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只有严明纲纪、执法如山、公正无私,人们才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实现进退有序,秩序井然。

法纪严明,于国为兴邦之要,于民为取信之道,古今皆然。严明的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命线”,是任何党员都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也是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保驾护航的“安全线”,始终镌刻在党的旗帜上、流淌在党的血脉中。

1921年,烟波浩渺的嘉兴南湖上,一叶扁舟划破宁静的水面。中共一大代表们在这艘小船上讨论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虽无纪律专章,却包含了许多关于纪律的要求。翻开历次修订的党章,从党员义务、党内监督到纪律专章,党纪规定历历在目、日益完善。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启程长征。长征伊始,红军总政治部就发布了《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要求“坚决地与脱离群众、破坏纪律的现象斗争,对于不能教育的破坏纪律的坏分子,应给以处罚”。在红军进入湖南及云贵川地区后,中共中央和总政治部通过《红星》报连续发表《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指示》《消灭随意破坏红军纪律的行为》《找禾草火把不要侵犯群众》《把遵守纪律提到生活的最高位》等一系列文章,要求红军各部队严格遵守纪律。从红军进城纪律先行,到在营盘山上的橘林里不摘一个橘子,从在川西老乡家的粮缸里留下银圆,到在藏区百姓田头立下“收麦牌”,红军严明的纪律重新定义了人民群众对“军队”的认识,留下了一段段鱼水情深的佳话。

为什么在逆境中苦苦求存的中国共产党能够绝处逢生、绝地反击?答案可以写成皇皇巨著,也可以很简单: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因为我们党在长征途中始终明确强调纪律,才保证了党和人民军队凝聚起战无不胜的钢铁力量,得到人民群众真心的拥护和支持,于挫折失败中重新奋起,不断走向胜利。

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是带有强制性的,但又必须建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性上。我们党历来强调要培养“自觉的纪律”。毛泽东同志多次讲过锦州苹果的故事:“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即使在战斗行军中,即使在饥渴难耐的情况下,即使在明天就可能牺牲性命的情境中,面对乡间成熟的苹果,却一个都没有摘,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纪律发自内心的敬畏和遵从。焦裕禄“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谷文昌“不沾公家一寸木材”、杨善洲“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回望党史,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自觉从小事小节做起,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成为党章党规党纪的自觉遵守者、忠实捍卫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要靠铁的纪律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不断完善党的纪律体系,持续强化纪律刚性执行,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有约束才更自由,有纪律才更有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切实把党的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要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六、警钟长鸣

贪乱心志 作茧自缚坠囚途

成都师范学院党委原书记曹子建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

曹子建,男,1957年8月出生,1981年1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四川省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学系教师,园艺系副主任、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校长;四川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院长,党委书记;成都师范学院党委书记。2021年4月退休。 2023年2月,四川省纪委监委对曹子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立案审查调查。2023年6月,曹子建被开除党籍,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2023年12月,曹子建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十万元。

作为一名曾经的高校教师,曹子建参加工作后就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靠着组织培养和关心、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突出表现,荣获多项荣誉。然而,走上领导干部岗位后,面对环境、地位的变化,对金钱的贪婪、对物欲的追求,逐渐使其忘却教育报国初心。

工龄40年,曹子建的违纪违法行为就长达20多年。利令智昏的他,不仅将学校教育资源当成“致富法宝”,更把下属职工异化为“贪腐帮凶”,最终不仅让自己身陷囹圄,更严重败坏学校的政治生态和教书育人环境。

风腐问题交织,在吃喝玩乐中防线失守

曹子建幼年家境贫寒,时常吃不饱饭。高中毕业后,曹子建回家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状况依然窘迫。但他同时也是幸运的,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曹子建如愿考上大学,走出了农村、改变了命运,毕业后到原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任教,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

从一名普通老师到高校校长,曹子建仅用了11年的时间。在西昌工作期间,他积极上进、认真工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许下了教育报国的铮铮誓言,并在任校领导后带领学校各项事业取得积极进步。然而,这样的上进之路并没有一以贯之。

1999年,曹子建担任原四川教育学院(现为成都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刚到成都的曹子建一家,没有自己的住所,只得暂时借住在其兄长的宿舍。后来,曹子建看上了一套120平方米刚装修好的房子,但总价较高,夫妻俩在西昌工作10余年的积蓄根本买不起,他只得作罢。

这件事对曹子建的内心造成较大冲击,正如其在忏悔书中回忆道,“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太需要钱了。”心理天平被物欲搅扰后,便再也不能保持平衡。到四川教育学院任职后,曹子建分管后勤工作。因该校当时规模较小、空地较少,后勤工作事务不多,这让原本忙碌的曹子建一下子闲了下来。但他并没有把时间和心思用到加强学习和能力提升上,反而开始沉迷于跟身边的人喝茶吃饭、打牌娱乐,享受着他人的奉承吹捧。

学校后勤供应商岳某某就借打牌喝茶之机与曹子建熟络起来,并在一次次的吃喝玩乐后,与曹子建结成所谓的“友谊”,以至于在其后长达22年的时间里,曹子建及家人把岳某某名下的多家餐厅当成“家庭厨房”,将累计产生的12万余元用餐、喝茶等相关费用全部交由岳某某承担。

违规吃喝,看似小事,实则潜藏着腐败的诱因。得到周到安排和贴心照顾的曹子建自然懂得“投桃报李”,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或职务影响力,帮助岳某某在承包食堂等项目中“牵线搭桥”。发展到后来,许多人都知道岳某某与曹子建私交甚好,不用曹子建出面,岳某某都能直接拿下学院的“大生意”。

由此,在违规吃喝玩乐、刻意巴结讨好、滥用权力谋私的风腐交织腐败链条中,曹子建被越缠越紧。甚至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曹子建依然“吃心”不改、“玩心”不减,面对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高档宴请、打麻将“铺底”、旅游玩乐等,他都坦然受之。

如温水煮青蛙一般,曹子建的廉洁防线就这样步步失守。在吃喝玩乐之余,面对他人送来的红包礼金,曹子建也不像一开始那样果断拒绝,小的收,大的也收。虽然这些钱拿回家后还得藏着掖着,不能明目张胆地消费,但依然让贪恋钱财的曹子建感到莫名的满足。

曹子建背弃了理想信念、遗忘了教育初心,在追求私利和满足私欲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深陷贪腐泥淖,借发展之机大肆谋取私利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尝到权力滋味和金钱快感的曹子建,不再简单满足于吃吃喝喝和收受红包礼金。此时,内外环境的变化,则为其贪腐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进入21世纪后,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和得到大力支持,不少高校都迎来了扩招扩建、提质增效的大发展时期,四川教育学院也不例外。恰好在此期间,曹子建逐步从分管基建的副院长,一路升迁至学院院长,其后又担任党委书记,成为掌握关键权力的党政“一把手”。面对蜂拥而至的商人老板,曹子建打起了借学校教育资源生钱的主意。

2002年开始,四川教育学院全力推进普通高等教育,筹划建设新校区。作为分管基建、又是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人的曹子建,不按政策规定办事,以“赶工期”为名,将大大小小多个项目,以不公开招投标、主动邀标、委托等方式,分包给相关利益人,并从中收受贿赂。

至于新校区工程质量、成本控制等事关原则性的问题,曹子建却没有多问,甚至在明知校内人员和承包商有内外勾结虚增成本、弄虚作假的行为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把制度落到实处,自己的担当作为变成了为他们的胆大妄为站台,加上他们又给我送钱,所以就不断满足他们的要求。”曹子建这样剖析当时自己的心理。

慢慢地,“拿钱好说话”成为曹子建的办事“潜规则”。2006年,四川教育学院开始实施教师经济适用房项目。某投资公司负责人孙某找到曹子建,表示想承接该项目,且许诺给其好处费。

曹子建一番操作后,孙某如愿承揽了该项目。在此后近4年的时间里,曹子建先后14次收受孙某所送现金共计人民币410万元。如此高额的好处费,自然夹带着其他利益交换。在该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房屋售价从原来的每平方米2750元涨到4000元,这自然引起了学院上下不小的议论。在好处费的“加持”下,曹子建反复做起了全校教职员工的工作,最终帮助孙某以高价售出房屋。

作为高校主要领导,竟成为不法商人老板的“代言人”,类似这样为满足一己之私而损害学院整体利益的荒唐行径,在曹子建这里并非个例。

经查,曹子建利用职务便利,在校区项目建设、教师经适房项目、联合创办二级学院等方面,先后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1206.85万元。

上梁不正下梁歪,严重破坏学院政治生态

2003年升任四川教育学院院长,至2017年卸任成都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曹子建在该校担任党政“一把手”接近14年。

作为“一把手”,曹子建原本应带头履行好管党治校重要责任,然而他却带头贪腐,拿着学校资源做文章,非法收受上千万元,其多名下属也从中分得“一杯羹”,形成事实上的贪腐共同体,给学院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在其任职期间,成都师范学院原院长刘某某、原副院长岳某某以及基建处原处长刘某某等人先后被查。

“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曹子建本人无法做到清正廉洁,自然就没有底气和勇气对学院内部的各种腐败行为及时亮剑。同时,他本人不讲原则要求,寻求妥协包容,即便发现了问题,最终还是选择了不去管。”办案人员介绍说,比如,在学院新校区食堂承包工作中,按照协议,承包商应每年给学校上交50万元至60万元的承包费,但实际上却出现学校每年给承包商补贴几十万元的“反转剧情”。

对于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曹子建并非完全不知情。正如其在忏悔书中写道,“其实我也知道有问题,就是不想得罪人。”正是在曹子建这种放任不管的消极思想影响下,成都师范学院部分“关键少数”和重要岗位人员纷纷从后勤、基建等事项中“揩油”“捞金”,导致学院政治生态浑浊不堪。

这在学院创办附属幼儿园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10年,成都师范学院启动该项工作。为从中分得“一杯羹”,曹子建先是推荐商人莫某参与投资该项目,其后又把岳某某、刘某某介绍给莫某认识,让两人参与其中。为掩盖自己的非法牟利行为,曹子建收受岳某某所送价值50万元的股份,转交由刘某某的同学代持,并从中获得孳息56万元。

上梁不正下梁歪。据曹子建供述,不仅其本人从中牟利,学院上至领导班子下至职能处室,部分负责人也从中伸手拿钱。原本应遵循市场规律开展的合作办学,因上述权钱交易行为而发生扭曲,在合同签订中甚至出现“唯一”“永久”等明显违背商业活动基本原则的条款,约定的学校20%股份和10余年土地租金也从未得到落实。

2021年,四川省委巡视反馈指出对外合办的附属幼儿园存在明显问题,为躲避组织审查,曹子建多次与莫某、岳某某等人订立攻守同盟,企图掩盖事实真相。甚至在省纪委监委到学校调取相关材料后,曹子建还找相关人员串供,意图销毁当初违规操作痕迹。可惜,再精巧编制的谎言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都不堪一击。

在贪婪中迷失、在责任中失守的曹子建就这样一步步从杏坛跌落囚途,亲手为自己书写了一个悔恨的结局。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